近年来,静态博客的发布方式层出不穷,但许多方法要么复杂,要么难以长期坚持。本文介绍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:通过 GitHub Issue 作为 Hugo 博客的发布端,利用 GitHub Actions 自动将 Issue 转换为 Hugo 内容并部署到 GitHub Pages。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喜欢用 GitHub 移动端 App 随时随地发布博客的用户。本教程基于老 T 的实践经验,解决了私有仓库图片下载、标签提取等问题,适合公开和私有仓库。
最近几年来,老T在静态博客发布这件事情上也算是走了无数弯路。随便搜下老T博客,关于Hugo的数篇文章,无一不是聚焦这个问题。但细数以前的经历,不管是哪种方法,很少有能让老T坚持一个星期以上还主动愿意持续用下去的。大多数时候用它们都是处于一种迫不得已的”窘境“。如今,终极解决方案来了。
前几天老T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吐槽:“为啥路由器地址是192.168.1.1这么一串数字,记着费劲,不能弄个简单点的,比如1.2.3.4?” 这问题乍一听挺有意思,老T自己也用过不少路由器,但从来没想过 192.168.1.1 这个数字来源是什么,于是在网上查了查资料,顺便也问了下 AI。不过,在多方查找比对下,发现目前中文互联网上对这个问题的解答,似乎都缺点什么,感觉不是很准确。这里,老T将自己考证的结论总结出来,争取还原出历史的真相。
前些天老T在知乎简单回答了个关于悬索桥的问题,虽然赞同的不少,但评论中质疑者也很多,主要争论的就是悬索桥主缆损坏是否可维修更换。由于老T本身对桥梁建设一窍不通,只能以最基本的文字阅读能力,通过查找严肃的文献资料,争取将这个事情说清。
最近,老T有幸回到自己母校佛山大学,现场聆听风靡网络的罗翔老师过来讲课,感觉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思绪在翻滚,但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,于是,只好想到啥就说点啥,并就此记录下来。
最近在 Slate 上看到一个名叫 Giovanni Garcia-Fenech 的作者以《美国吃掉了我的名字》为题,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。刚好,老T前些天也简单写了个 10月1日即将实施的K签证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分析可能出现的外国移民现象,不由得开始思考,是否外国人到中国时也会遇到“吃掉名字”这种问题。
这个国庆长假,跟往年过的别无二致。最近10来年,老T除了个别年份的国庆长假期间有外出旅游,其余时间大多是自驾车辆往返于湘粤“两个家”之间。
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,那这次主要区别就是因家里出行人数较多,5座小车坐不下,又单独给家人买了火车票。正是这次买火车票的经历,让老T重新认识了巴士这种交通工具。
这几天在知乎有个炒的火热的话题。国家即将开始颁发的K签证,引发很多人焦虑,是否外国人也要进来抢饭碗?
最近受“桦加沙”台风影响,夜里气温不上不下,开空调嫌冷,不开又有点闷。老T想着省点电,就没开空调,靠电风扇吹了一夜。结果,省电不成,倒把自己吹感冒了。
从 9 月 1 日老T正式开始启用公众号算起,到今天刚好 10 天,这 10 天说短也短,说长也长。短的是,自 2008 年老T开始网络写作以来,这 10 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长的是,这 10 天算是老T 17 年写作历程中收获最多的时期,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。
全站约 370 篇文章 合计约 1058523 字